陳劭彥(b.1987)以繪畫為核心,長期專注於「風景」的探討。他筆下的風景並非自然景物的再現,而是結合身體感知、記憶與時間經驗所形成的再構圖像。透過黑白筆觸的層層堆疊與抖動,他創造出曖昧的模糊感,讓作品游走於抽象與寫實之間,開啟觀者介入、對話與沉思的空間。
劭彥的創作深受早期影像與動畫經驗的影響。他將「Rendering(算圖)」的邏輯轉化為觀看風景的方法:就像虛擬建構逐步成形,他觀看自然時,也像是逐層解構表面,直視其內在結構與真實。這也是他選擇黑白而非彩色的原因——在他看來,色彩往往遮蔽了深層次的關聯,而黑白則能更直接揭示風景的本質。在方法上,他將創作帶到自然現場,讓天氣、光線與環境條件與繪畫同步發生,使風景的生成帶有即時性與場域性。他稱之為追尋一種「野性」的狀態——並非狂放,而是人面對未知與不確定時的真實心理經驗:懷疑、恐懼、挫折與挑戰。這樣的野性,正是他透過風景所要觸及的誠實自我。
近年來,他持續深化「重力風景」系列,並展出於多個重要場合,包括:2024 年台南 102 當代藝術空間個展《黃色》、2023 年台北穎川畫廊雙人展《造光》、以及台南弎畫廊「似不似-六人聯展」。他也曾以駐館藝術家身份於臺東美術館發表創作。他的作品屢獲肯定,曾榮獲2017年高雄獎首獎與2019年鴻梅新人獎。作為新世代藝術家的代表之一,陳劭彥透過黑白繪畫不斷探索風景、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縫隙,並在當代語境中建立出鮮明而獨特的藝術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