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出生於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後邀展不斷,近幾年活躍於義大利米蘭、佛羅倫斯、日本、韓國、紐約、中國上海等地辦展。堉泉的創作備受國內外藏家矚目,英國時尚界教父Paul Smith爵士、國際巨星成龍、創新工坊李開復先生、世界銀行集團常務副行長及CFO夫人巴德爾夫人收藏,皆是堉泉作品的重要收藏家。
因為家庭淵源,從小就在中國書畫裡薰習長大的堉泉敏銳地嗅出墨香裡的寫意精神,就學期間,他便開始不斷思考著:如何讓油與彩的關係,如同水與墨一般,可以暈染、可以流動、甚至可以潑灑?思考化為行動,色彩的實驗反覆進行,他在亞麻油與松節油之間找尋讓色彩流動奔騰的獨家技法,成功地以油畫媒材營造出水墨般似有若無的空靈韻味,並以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彰顯東方精神。
張堉泉從早期的神獸系列開始建立其個人獨特風格,藉著恣意流動的油彩技法,在畫面上捕捉了傳統建築紋飾裡的斑斕色彩。其後,堉泉大膽突破題材,花卉、動物、山水、花鳥、石頭等六、七個系列同時發展,大自然的天光雲影、水流石痕、迸發的岩漿等等,都成為他表現色彩與肌理的靈感來源。有時,我們以為他逐漸消減了傳統的圖像與符號,但他又出其不意地回歸傳統,摹擬起鄭板橋、趙孟頫、八大山人等古代大師的圖像,以現代語言重新召喚古典藝術;有時,當您以為他對傳統表達了太多的崇敬與癡迷,他又以出乎意料的油彩技法,自由地潑灑色彩,大膽地衝撞、破壞、消解畫面形象,彰顯出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式的創作衝動。於是我們看到堉泉畫筆下的動物們,若奔若飛,栩栩如生,彷彿聽得到獅吼鷹嘯、雀聲穿竹;連花卉作品也呈現了一種生命的動態,彷彿帶著空氣的顫動與呼吸的節奏。
張堉泉清楚的自我定位:「我的符號是什麼?不是某一類題材。我要用筆觸、色彩、技法、流動的方式為自己在藝術史裡留下足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