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有一種神祕,終究超越了人類理性的掌握。
唯有透過直覺,才能接近它的啟示。
它同時蘊含著原罪與智慧,
是塵世的謎團,也是發現的狡黠,
是搖搖欲墜之脆弱,也是靈魂的力量。
它既能摧毀,也能升華!」—— 尼古拉·雷巴科夫
尼古拉·雷巴科夫(Nikolay Rybakov)是西伯利亞著名的藝術家。1947年5月23日出生於外貝加爾地區,現居並工作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教育背景:
1968–1972年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藝術學院
頭銜與榮譽:
2021年 — 俄羅斯藝術學院正式院士
2018年 — 俄羅斯藝術學院通訊會員
2013年 — 法國藝術、科學與文學學會會員(Société Arts Sciences-Lettres),榮獲銅牌,巴黎
2013年 — 法國國家美術協會會員(Société Nationale des Beaux Arts, SNBA),巴黎
2008年 — 被授予「俄羅斯聯邦功勳藝術家」稱號
獲獎紀錄:
1990年 — 小型版畫藝術雙年展(加里寧格勒)首獎
1992年 — 莫斯科「金筆刷」展覽大獎
1993年 — 全西伯利亞藝術家大賽首獎(新庫茲涅茨克)
1995年 — 波羅的海版畫雙年展得主
2012年 — 法國國家美術協會「Salon 2012」國際展銀牌,羅浮宮
2012年 — 新西伯利亞「紅色大道」比賽最佳作品首獎
2014年 — 法國國家美術協會「Salon 2014」國際展金牌,羅浮宮
2018年 — 俄羅斯藝術學院金牌,個展《宇宙生成之旅》,莫斯科
1980年代,他為了尋找西伯利亞藝術的獨特性,開始深入考察考古與民族學資料,廣泛地旅行於西伯利亞各地,從泰梅爾半島到圖瓦,並參與多次考察探險。
之後,他在哈卡斯共和國購置了一間作坊住宅,長時間隱居於此沉思創作,鮮少返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雷巴科夫自認不僅是俄羅斯正教舊信徒的精神繼承者,更是斯基泰人、吉爾吉斯人、古突厥民族以及古亞洲族群的文化後裔。
他以「跨前衛」(Trans-avant-garde)的方式創作,在具象與抽象藝術的邊界之間游走,發展出獨具特色的西伯利亞風格。
他不直接挪用現成的古老意象,而是從中探索屬於自己的造型語言。他的創作靈感涵蓋從米努辛斯克盆地的新石器藝術到中世紀早期哈卡斯地區摩尼教徒的痕跡,展現出對時間深度與「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敏銳感受與表現力。
這位深受歷史啟發的藝術家,從未忽視材料本身的形式表現。他的作品常展現出複雜的肌理結構、奔放的色漆混合技法,以及對繪畫技巧的高度追求。
雷巴科夫曾榮獲「全聯盟金筆刷大賽」(1991年,莫斯科)、波羅的海版畫雙年展(1995年)、法國國家美術協會藝術沙龍金獎(2012年,羅浮宮)等獎項,並參與過從澳洲到巴黎等地的眾多國內外展覽。
其作品被廣泛收藏於多間重要藝術機構,包括特列季亞科夫畫廊、M’ARS當代藝術中心、Erarta當代藝術博物館等。
在過去數十年間,雷巴科夫的藝術對西伯利亞當代「考古藝術」(Archeo Art)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推動作用。